父母能否随意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 |
分类:法规解读 时间:(2023-09-22 14:10) 点击:57 |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凡是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法律均做了特殊规定,即便是父母也不能任性。如果父母擅自处分他们的财产,又将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网友咨询: 父母能否随意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 律师解答: 根据《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的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因此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不得随意处分其财产,更不得将其财产用于投资。如果父母作为监护权有私自处分行为,并且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造成损失的,则父母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在一般情况下父母不得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在特殊情形下,如其家庭发生较大变故,被监护人的生活、学习等各项基本需求得不到保障或者出现严重疾病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时,必要时可对被监护人的财产进行处分。 律师解析: 监护人应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监护人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以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未成年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时,应当根据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成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限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和协助被监护人实施适合其智力和精神健康的民事法律行为。 监护人不得干涉被监护人能够独立处理的事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四条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第三十五条 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