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执行人:不如实报告财产后果很严重 |
分类:法规解读 时间:(2023-11-08 13:33) 点击:40 |
财产申报制度是一种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要求特定人群对其财产和收入情况进行如实申报的制度。为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树立司法权威,确保生效法律文书及时有效地履行,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网友咨询: 被执行人不报告财产会有什么后果? 律师解答: 申请人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的申请之后,法院基于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的需要,有权要求被执行人提供其财产状况,被执行人也必须如实向法院申报其个人财产。 实践中,主要有三种拒不如实申报财产的情形:一是拒不申报,被执行人收到执行法院申报财产的通知也拒不说明财产状况。二是选择性申报,只申报价值较小的财产、已被法院查封的财产或者难以处置的相关债权等资产,但却不申报便于执行的资产。三是虚假申报,被执行人按照规定格式填写财产报告表,但以找不到或丢失为由拒不提交相关合同、发票或收据。 对拒不申报的处理,拒不申报财产已带有某种程度的公然抗拒的性质,其动机是让法院无法判明其有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有义务申报而拒不申报,本质上是用不作为的方式来妨害法院执行工作的进行,对这种行为可根据民诉法的规定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被执行人是单位的,可对其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负责人采取罚款、拘留。性质严重构成犯罪的,可根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律师补充: 收到法院执行通知书后,应当在执行通知书规定的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履行义务后,即不需要再进行财产申报。未履行或者未能全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应当向法院提交财产申报表,申报个人财产情况。被执行人依据申报表的内容申报个人的现金、股票、不动产、动产等的财产。如果实在是经济困难没有可执行的财产,要跟法院说明情况,因为后期执行法院还要审核、调查,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真实情况进行后续的案件处理,但是千万不要拒不报送或者虚假报送,否则会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后果。
该文章已同步到:
|